总院荣誉榜
总院荣誉榜
【人物传记】最好的安排——记导管室主管护师丁红珍
导管室主要是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神经外科,肿瘤科,血管外科等临床科室开展一系列介入治疗,通过特殊的导管等精密仪器引入人体,对人体内的相关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。
定远总院导管室在四号楼一楼,走进导管室办公室,迎面的墙上写着“敬畏生命”四个大字。丁红珍说:自到医院工作后,这是对生命最深切的感受。导管室每天的工作程序:检查手术房间的设备,打开监护仪、调试除颤仪备用、开台整理用物、接患者进房间、配合医生铺无菌单、手术,配药、耗材登记等。丁红珍的主要工作是排班调剂各台手术时间,保障所有仪器能正常运转,并配合手术医生做好相关工作。
丁红珍的老家是定远能仁乡,200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专科学校。她说自己回定远工作,完全是阴差阳错的巧合。当初学护理只是一个专业,并没有什么救死扶伤的伟大理想。毕业后做了几份与医学无关的工作,后来在昆山的一个医院药房停下脚步。2008年的一天,她在药房电脑上浏览,偶尔看到一个信息,定远人民医院与中医院合并,面向全国招聘医护人员。那时候护士不是她理想的职业,便报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,也没想到能录取,因为之前有几次重要的招聘考试,她都是以两分之差落选了,没想到这次她无心插柳,居然顺利通过。当她要回定远工作,去辞职时,同在药房工作的阿姨非常可惜的挽留她,这位阿姨是当地的一位药剂师,退休后返聘在药房上班,她对丁红珍说:“还是留在这里上班好,大城市发展很快,回去一个小县城是没有前途的”。丁红珍谢绝了她的好意,一来觉得自己突然想回家了,二来父母亲人也不想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工作。于是在毕业两年后,丁红珍回到了家乡,穿上了白大褂正式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。
初进总院工作时,丁红珍被分配在脑外科工作,以前所有关于生死的话题都只是说说而已,从没有深刻体会过。但到了脑外科工作,深切的感到生死就在一瞬间!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的时候,当真正直面生死时,无力、迷茫、失落五味杂陈。记得她刚工作不久,就遇到张桥那个造成几人伤亡的特大交通事故。有几位伤者就在她们科室急救,为了抢救这些伤者,所有医护人员都来上班,加班,直到患者病情平稳。患者康复与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不无关系。从那时丁红珍便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和脆弱,敬畏生命这个词在她心中便打下深深的烙印。
如果说在脑外科的经历,使丁红珍认识到了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,那么到了导管室,更让她懂得了爱和责任。2018年6月,导管室工作由丁红珍负责,这是院领导对她能力的信任。在导管室她不仅仅要做好本职工作,有时遇到特殊情况,她必须做出决择。规定有时候是固定不变的,遇到与规定冲突时,取舍之间的决定是艰难的,权衡利弊之后,他们的选择往往是有利于患者的。可一旦发生意外,往往又会让自己深陷其中。这不仅仅是个例,整个医疗系统都是个两难的选择。
一次一个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,手术做了一半,患者突然狂躁,在台上乱蹬乱动,丁红珍穿着防辐射的铅衣站在患者身边,无论如何也安抚不了患者的情绪,按着患者的手脚也控制不住躁动。患者不配合,手术是无法进行的。终止手术对患者来说身体和经济上都有伤害,患者烦躁也无法继续手术,丁红珍和手术医生商量说,患者可能是紧张让家人进来陪伴试试,或许可以继续完成手术。开始医生不同意的,说手术间怎能让家人进来,何况还在手术中,一但发生意外,这个责任也是大家担不起的。经再次和医生商量沟通后,让患者家人穿上防护服安抚了患者情绪,最终手术顺利完成。
一路走来,丁红珍深感工作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协作,非常感谢同事们团结合作,相互理解相互支持。虽然说在关键时刻的决择有利于患者,但是,如果发生意外的话,后果也很严重。遇到这样特殊情况时,医护人员还是会迅速做出有利于患者的选择,这也是敬畏生命的责任担当。
丁红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,很喜欢她的一段话:这个小小的手术台,上面躺过我最亲最爱的人,我感恩尊敬的人,我一个战壕的战友,我的远亲近邻,和曾经伤害过我的人,我怨恨的人,以及许许多多不相识的人。如果我不学了点儿医学,进入医院工作。我会一路狂奔,执拗去做所谓理想。不会用心停下脚步,来看看这个小小自我。转瞬间,在护理岗位工作近二十年了,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找到责任感和归属感,感恩这一路相伴的同事们,领导们。医学就是我该走的路。从当年看到那个招聘开始,老天便给我做了最好的安排。
作者 | 王芳
初审 | 鲁 静
审核 | 陈 娟
审签 | 杨 华

丁红珍的老家是定远能仁乡,200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专科学校。她说自己回定远工作,完全是阴差阳错的巧合。当初学护理只是一个专业,并没有什么救死扶伤的伟大理想。毕业后做了几份与医学无关的工作,后来在昆山的一个医院药房停下脚步。2008年的一天,她在药房电脑上浏览,偶尔看到一个信息,定远人民医院与中医院合并,面向全国招聘医护人员。那时候护士不是她理想的职业,便报着试试看的心情报了名,也没想到能录取,因为之前有几次重要的招聘考试,她都是以两分之差落选了,没想到这次她无心插柳,居然顺利通过。当她要回定远工作,去辞职时,同在药房工作的阿姨非常可惜的挽留她,这位阿姨是当地的一位药剂师,退休后返聘在药房上班,她对丁红珍说:“还是留在这里上班好,大城市发展很快,回去一个小县城是没有前途的”。丁红珍谢绝了她的好意,一来觉得自己突然想回家了,二来父母亲人也不想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工作。于是在毕业两年后,丁红珍回到了家乡,穿上了白大褂正式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。

如果说在脑外科的经历,使丁红珍认识到了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,那么到了导管室,更让她懂得了爱和责任。2018年6月,导管室工作由丁红珍负责,这是院领导对她能力的信任。在导管室她不仅仅要做好本职工作,有时遇到特殊情况,她必须做出决择。规定有时候是固定不变的,遇到与规定冲突时,取舍之间的决定是艰难的,权衡利弊之后,他们的选择往往是有利于患者的。可一旦发生意外,往往又会让自己深陷其中。这不仅仅是个例,整个医疗系统都是个两难的选择。

一路走来,丁红珍深感工作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协作,非常感谢同事们团结合作,相互理解相互支持。虽然说在关键时刻的决择有利于患者,但是,如果发生意外的话,后果也很严重。遇到这样特殊情况时,医护人员还是会迅速做出有利于患者的选择,这也是敬畏生命的责任担当。
丁红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,很喜欢她的一段话:这个小小的手术台,上面躺过我最亲最爱的人,我感恩尊敬的人,我一个战壕的战友,我的远亲近邻,和曾经伤害过我的人,我怨恨的人,以及许许多多不相识的人。如果我不学了点儿医学,进入医院工作。我会一路狂奔,执拗去做所谓理想。不会用心停下脚步,来看看这个小小自我。转瞬间,在护理岗位工作近二十年了,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找到责任感和归属感,感恩这一路相伴的同事们,领导们。医学就是我该走的路。从当年看到那个招聘开始,老天便给我做了最好的安排。
作者 | 王芳
初审 | 鲁 静
审核 | 陈 娟
审签 | 杨 华
2025-07-17 16:18:48
浏览人次: 139